欢迎访问璞毓全方位人资服务网站!服务热线:021-20282808
全国服务热线
021-20282808
专注人资 共创双赢
业内动态
“情绪病”蔓延不休 “情绪假”何时可休
来源:上海璞毓 | 发布:PYC Consulting | 发布时间:2020-02-12 | 次浏览
  婚假、病假、探亲假……但心情不好可以请假吗?日前有报道称,四川某网站员工可申请带薪“情绪假”,河南省政府更是发出通知,将情绪异常列入生产安全隐患,目前郑州市公交总公司已着手研究公交司机“情绪假”的标准和时间等问题,一时间,关于该不该休“情绪假”的问题成为舆论关注热点。大部分网友对“情绪假”举双手赞成,认为这是人性化管理的体现,但也有不少经营者认为,“情绪假”很可能是一个噱头,在现实中很难真正执行。毕竟,这个假怎么休,需要员工的高度自律,需要上司对下属的高度信任。
  无论如何,从目前企业和员工对情绪管理都越来越重视,人们对“情绪漏洞”带来的问题已经逐渐从不以为然到不可小觑。“情绪假”问题的提出,不仅彰显社会或组织重视心理健康,更有助于人们从心理视角思索、审视生活与工作中所发生的现象和困惑。
  偶尔“心情不爽”
  请个“情绪假”如何?
  与家人吵架了,心情抑郁了,或者碰到其他不顺心的事,非常不想去上班怎么办?放在以前,有些人会编造一些理由来请事假。现在,一些企业干脆连事假都不用请了,直接放“情绪假”就行了。近日,在某网站上班的朱小姐发微博称,由于自己情绪不佳,向公司请了一天假,不但获得了批准,而且还是带薪休假,这个假期被网友们戏称为“情绪假”。对此,该网站负责人表示:“天气炎热,加上目前工作压力较大,许多员工容易变得焦虑。
  心情不好,一定会影响工作的效率,进而影响公司发展。”与其让员工在公司无效率地工作,还不如让他们放一天假进行自我调节,更重要的是,“照顾员工情绪,放‘情绪假’,他们也会感激公司,感受到公司的人性化管理,从而激发自己的工作潜能”。不过,这家公司也规定,每个员工一个月内最多只能休两天的“情绪假”,情况十分严重者才可考虑增加,目前,“情绪假”已试行一个月,备受员工欢迎。
  记者在网上搜索发现,宁波、重庆等地都有企业推出“情绪假”,如果员工心情不爽,想调节一下,每月可请假一两天,有些虽然没有“情绪假”这种叫法,但却有着类似的操作模式,员工如因个人情绪原因提出请假,经主管核实,一般会得到批准,以尽可能让员工快乐工作,减少把负面情绪带到工作中。河南省更是出台新规将情绪异常列入生产安全隐患,相关行业工作人员身体欠佳或情绪异常需要及时报告和休息。
  一时间,有关“情绪假”的微博迅速在网上掀起热议,网友“蓝天20102010”说:“很具人性化,这个可以有!值得做HR的童鞋和BOSS们借鉴、釆纳!”网友“心若冰清everyday”写道:“希望以后有这个假期的法律草案。”当然,也有网友表示了不同意见,“要是一个月有二十天都心情不好!那还得了,不切实际!”有人对其实际操作的可能性提出质疑,也有网友认为,“是不错,很人性化,但需要个人自觉控制,风险不小。”
  李俏最近就因为情绪问题跟老板请假获批,她本已经与男朋友相处两年,并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,正在装修新房,可最近常常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琐事吵架,“前两天,我们去挑窗帘,结果在颜色选择上产生了分歧。就为这个,我们两个争吵起来,好不容易聚在一起逛街,结果不欢而散。”对此,李俏颇为懊恼,“有时候真的不知道他怎么想的,本来没多大的事,可是眼看要结婚了,谁都不让步,就莫名的心情不好,想到周一又要上班,心里面就更加烦躁,本来也没心情工作,干脆就不去了。就试着给老板打了电话,告诉他援引,老板居然同意了,还让我好好调整心情。后来听说公司里这种‘情绪假’只要开口,老板一般都会答应。”这似乎成了李俏公司不成文的规定,每个人每个月都可以请两天的“情绪假”,“如果碰上‘实在过不去的坎’,‘情绪假’有时候还会给得更多。”李俏介绍说。
  记者特意去问了李俏的老板刘先生,他今天也不过36岁,公司主营汽车配件销售和服务,问及他为什么会批准员工请“情绪假”,他笑着说:“因为自己也曾经经历过,切身体会过。其实,一个人的情绪对于整个公司、集体产生的影响都是挺大的。”在刘先生看来,“适当的休息还是有必要的,人在心情不好的时候,很影响工作,所以我才对我的员工推行了‘情绪假’,我在乎的是工作效率,而不是工作时间。”
  “休假不会影响公司的正常运作吗?”对于这个问题,刘先生表示,“员工情绪不好,会直接影响公司的业绩,在我们公司,员工都需要处理业务报表和账单,错一个数字就可能给我造成很大的损失,有时候还需要出去跟客户谈合作,若是把情绪带到客户那里,跑了生意就得不偿失了。而且从休假回来后的员工表现来看,他们的热情会比较高,也会对公司的人性化管理心存感激,动力也更足。”刘先生说道。
警惕“踢猫效应”
  “情绪病”早已不“时髦”了
  陈灿最近陷入了焦虑期,时常一个人闷着思考人生,但凡朋友主动与之攀谈超过5分钟,基本就奔着发火去了。眼下,这是一种比较时髦的“病”。好在他还是每天在坚持上班,到了饭点儿,也依然准时出现在食堂或者街边的面馆,但这种情况持续了半个多月,陈灿的精神相当萎靡,按照他的话说,“胡思乱想半个月,人生还是没想出个结果。”他担心自己这样下去会影响工作,便去找了个学习心理学的大学同学请教,那位同学告诉他,陈灿的情况属于状态性焦虑,“这类毛病发作的时候,症状就是自己跟自己较劲,死钻牛角尖。不过,一旦情境发生改变,焦虑症状也会随之消失。发病期间,患者一般都能维持基本社交,对待同事、朋友之类的基本也正常。”
  生活中,人们避免不了糟糕情绪的困扰,有时情绪甚至有周期性变化。心理研究证明,生物钟规律的支配,会导致生理活动的高潮和低潮,高潮时情绪饱满,工作效率高;低潮时效率就低,容易出事故。现在,人们为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,对影响安全的“硬件条款”管理越来越有经验,但对因心理状况不良、人际关系不佳等“糟糕情绪的作用”,则容易忽视。
  这在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“踢猫效应”:父亲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批评,回到家就对正在做饭的妻子没有好脸色;妻子莫名其妙心中委屈,就把在沙发上跳来跳去的孩子臭骂了一顿;孩子心里窝火,狠狠去踹身边的猫;猫逃到街上,正好一辆卡车开过来,司机赶紧避让,却把路边的孩子撞伤了。当下,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,大家的生活、工作节奏越来越快,但个体心理发展或适应度相对滞后,人们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,心理亚健康、不健康现象、情绪困扰等问题越来越普遍。
  最近,一项《国人健康调研报告》指出,国人身体状况比实际年龄老8.2岁,91%的被访者高估了自己的健康状况,而在健康风险因素中,83%的人群营养不均,66%的人群血压异常,40%的人群有吸烟习惯,37%的人群运动不足,34%的人群处于压力过大状态。另一项针对白领的调查显示,93.24%的人加过班,35.1%的受访白领每周累计加班超过10小时,也就是说,平均每个工作日的加班时间都超过了2小时。虽然,在职场中有“年假”这一项,但通过中华英才网的调查显示,43%的职场人迫于工作繁忙,年度任务难以达成,因此对今年的年假已经基本不抱希望;27%的职场人无法休假是因为自己的职位没人顶替,上级领导不予批准。“我倒是想休年假,但休假时的薪酬只有少得可怜的基本工资,我要还房贷、养孩子,不得不下决心放弃年假。”在广州从事销售工作的刘女士觉得,像她一样被迫“全勤”的人可能也不在少数。但这样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精神隐患——长期处于压力过大、情绪不良的状况,不能采取正常的应对方式,也未意识到问题的存在,就会严重影响身心健康,甚至带来工作或生活的其他风险。
  “情绪不好算是病吗?”要是按照传统的观念,肯定都不把它当回事,甚至在以前,“闹情绪”是不少老板、同事眼中的“小脾气”、“不懂事”,“像我们职场中人,以往不管情绪如何糟糕,也得硬撑着上班,不仅影响工作效率,有些与公众或客户打交道的岗位,还常常因此引发矛盾冲突,损害企业或单位形象。还有的时候实在顶不住,便只得‘装病’请病假,你看看我们谁没有这样的经历?”身为80后的一代,今年杨智斌刚刚买房,还房贷、父母养老,最近跟妻子正为了“要不要孩子”的事情闹别扭,“平时太忙,心里面积压了很多事情,变成了‘心结’,不解决不释放,就越来越重、越来越大,索性就跟公司请假把事情摊开了说,心里不愉快,工作效率不高,加班领导也是不会喜欢的。”
“情绪假”或引发“假情绪”
“情绪假”的话题最近迅速在网上发酵,甚至有人提出“希望以后有这个假期的法律草案。”对于“情绪假”是否有必须普及的问题,网友在羡慕其“人性化管理”的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质疑和担心”,“要是一个月有20天都心情不好!那还得了,不切实际!”网友“可王文”也说:“是不错,很人性化,但需要个人自觉控制,风险不小。
  “心情也是一种生产力。”从这个意义上说,心理健康往往比身体健康更重要。作为有情、有爱、有血有肉的生命个体,每个人都有闹情绪的时候。但对于工作来说,它又要求我们必须以饱满的精神状态、良好的形象和文明的行为来完成。
  在这样的背景下,“情绪假”的出现绝非无中生有、哗众取宠,而是一种人性化关怀的表现。对于“情绪”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,它无法像女人的例假那样有标志性的证据,“怎么证明情绪不好啊?我一个月有30天情绪不好呢?”“实施起来不太现实,放情绪假有没有工资?有没有出勤奖?
  另外怎么放假,放一个两个,其他人情绪更大怎么办?”网友们也对于“情绪假”在现实生活的操作问题提出了质疑。公交车司机手中的方向盘与乘客的生命密切相连,作为生产系统重要成员的公交车司机,将是河南推出“情绪假”这一政策的直接受惠者,他们有望理直气壮申请休“情绪假”,而且这个假可能为1-3天的带薪假,但是其他行业呢?曾经有一所学校向家长发出800张问卷征集对老师请“情绪假”的意见,收回来的690张问卷中,赞成的占92%,家长们觉得“情绪假”有利于孩子们愉快地学习。
  但另一方面“情绪假”也可能带来“假情绪”,现在从网友们的讨论情况来看,大家最关注的是如何界定“情绪假”的标准。“情绪假”凸显人文关怀,但“人性化”不等于“任性化”,如果一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以心情不好为由而不上班,或对所谓的“情绪假”产生过度依赖,不但不能解决困难,反而会使自己很难成熟起来,更会阻碍“情绪假”在社会的展开。由此看来,合理规避坏心情的关键还是得靠自己。
  “情绪假”是把双刃剑,放得好,有助于防患于未然,营造一种向上的情绪氛围;放得不好,反而会让情绪原本正常的人变得“异常”,使“情绪假”成了“偷懒假”和“假情绪”。其实,不管是“情绪假”还是“假情绪”,都说明人们有压力需要释放,有心理困惑需要时间来化解。面对压力与困惑,人们如何进行心理调整?当情绪影响到工作时,个人应该有意识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,如果短时间的放松依然解决不了问题,可以向心理医生求助。单位也应该关注员工心理健康,尤其要做好危险职业人群的心理评估,把糟糕情绪、异常情绪列入生产安全隐患加以应对,河南省政府下发的《通知》那样,身体欠佳或者情绪异常的员工,可以在心情不好时休个“情绪假”或许是一项有效的措施。
  至于具体操作,有的公司规定每人每月不得超过2天,有的主张在危险行业中推行,其他行业设立情绪疏导等机制。在国外,企业中就流行“企业员工帮助计划”,即由企业买单,由专业人员帮助员工解决心理及生活中的一些问题,从而解决工作中的后顾之忧,有效地提高了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,使工作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。国内一些大型企业,尤其是外企,很注意员工的情绪变化,并定期提供情绪管理的课程,使员工更好地学会处理压力,缓解负面情绪。
热门资讯
资讯分类